作者: 彭传军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9-05 08:51
9月1日,在东明县刘楼镇半坡杨村一座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吨包加工车间内,缝纫机声不绝于耳,一张张吨包布料在工人熟练的操作中迅速变成结实耐用的成品集装袋。这里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全村70多名留守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舞台。
4年前,半坡杨村引进吨包加工产业,将车间建在村民家门口,有效破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该车间主要生产集装袋、吨包袋、软托盘及各类包装袋,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由于劳动强度和入行门槛低,这一产业迅速成为吸纳村民就业的重要载体。
“厂子离家近,活儿轻松,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补贴家用完全没问题!”工人李品梅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笑着说。像她一样,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有了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机会。“我在这里已经工作4年了,能在家门口一边挣钱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工人乔双菊的话语中透着满足与踏实。
车间负责人宋贵林告诉记者:“车间成立以来,不仅充分利用了村内闲置劳动力,还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增收途径。接下来,我们计划扩大规模,开发更多产品类型,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半坡杨村通过“村级车间+就近就业”模式,成功将企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增强了村庄的经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生动缩影。 通讯员 刘汉功 记者 彭传军